九游娱乐:铬系耐磨合金凝固组织性能控制关键技术基础问题研究
编辑:小编 日期:2024-06-04 02:39 / 人气:
铬系铸铁是工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耐磨材料。高硬度碳化物与不同基体组成“复合材料体系”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主要受控于碳化物的结构、尺寸、形态、分布及基体组织的成分、结构等因素。所以凝固组织中碳化物结构、尺寸、形态、分布及基体组织的成分、结构控制一直为铬系铸铁多年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基于凝固理论和铬系铸铁的液态结构和性能特点探讨凝固组织中碳化物形核、长大机理和基体的凝固行为,在此基础上进而研究其性能特征,以期为今后开发高性能的铬系耐磨铸铁奠定基础。
(1)以金属凝固形核理论为指导,以高铬铸铁中碳原子位于M7C3型碳化物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为基本出发点,通过计算和推导建立了过共晶高铬铸铁初生碳化物的形核模型。高铬铸铁初生碳化物晶体结构为六方点阵,熔体中的四面体和八面体原子团簇存在向六方多面体晶核合并的热力学内在条件,由四面体合并成六方形多面体的驱动力远大于八面体合并成六方形多面体的驱动力,同时形核也受动力学条件影响,八面体间隙大于四面体间隙,为Fe,Cr所构成的原子团簇捕获碳原子提供了有利条件。体系中存在着四面体和八面体的竞争形核。
(2)对铬系铸铁碳化物析出热力学条件及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碳化物固液界面微观结构对碳化物类型转变及生长方式有重要影响。Jackson因子随C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碳化物生长固液界面光滑程度增加,降低了网状M3C型碳化物的“疯长”程度。Cr量的增加改变了铸铁液态原子结构,提高了铁液共晶转变温度而降低了铁液导热系数,加剧了碳化物晶格畸变程度。解释了在不同凝固条件下铬系铸铁碳化物类型发生临界转变的内在原因,初步揭示了过共晶高铬铸铁初生碳化物的生长过程。运用周期键链理论、传热和传质原理解释了初生M7C3型碳化物的生长机制。认为初生碳化物在初始生长阶段以平界面形式向液体中生长,当沿碳化物某一面凝固潜热散热快而熔体中C原子来不及扩散至碳化物界面时,碳化物以向内包抄形式生长。过共晶高铬铸铁的最终形态不仅与碳化物晶体内部结合键、各个晶面间的相对生长速率和晶体缺陷等因素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冷却速度快时碳化物向内包抄的面积小,容易长成实心状,冷却慢时则呈现L型、U型或六方形状。
(3)研究铬系铸铁在H2SO4水溶液和石英砂形成PH3.5的浆料中的冲刷腐蚀磨损行为,结果表明:磨屑中是否具有大量的Cr2O3与试样含Cr量有关,而且影响其腐蚀磨损抗力。在本课题实验条件下,含Cr量分别为10%、12%和15%试样,冲刷腐蚀磨损后磨屑几乎没有检测到Cr2O3,其冲刷腐蚀耐磨抗力小;含Cr量为23%和28%的试样,冲刷腐蚀磨损后磨屑检测到大量的Cr2O3,的,其冲刷腐蚀耐磨抗力大。
(4)在静态热碱腐蚀条件下,凝固速度对腐蚀抗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对碳化物与基体间的腐蚀电位差和晶界能双重作用机制的竞争结果。凝固速度的提高,基体成分更加均匀,降低了碳化物与基体的腐蚀电位差,提高了合金腐蚀抗力;同时凝固速度提高使凝固组织更加细小,导致晶界面积和晶界能增加,增加了晶间腐蚀敏感性,降低了合金腐蚀抗力。在本课题的试验条件下,含Cr量为15%的试样,随着腐蚀的进行,凝固速度的提高,晶界能增加占主导地位,降低了腐蚀抗力;而含Cr量分别为10%、12%、23%和28%的试样,随着凝固速度增加,成分的均匀性使其晶间的腐蚀电位差的减小占主导,从而提高腐蚀抗力。展开▼著录项作者
机译:B含量对HIP法凝固的高耐蚀基体Ni-Cr-Mo-B型耐蚀耐磨合金性能的影响
机译:Cr和Mo量对HIP凝固Ni-Cr-Mo-B型耐蚀耐磨合金各项性能的影响
机译:完全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金属中的凝固裂纹敏感性(报告I):完全奥氏体和双相组织的凝固行为以及铁素体对微偏析的影响的基础研究
机译:用于形成带阀腔形状组织的基础材料,用于形成腔形状组织的基础材料,用于形成膜形状组织的基础材料,生物组织形成观察装置,生物组织变化观察腔装置,制造方法的方法,制造方法组织,膜形状组织的制造方法以及生物组织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