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网站: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南行|从内陆港看贵州高水平对外开放
编辑:小编 日期:2025-07-25 10:08 / 人气:
过去,内陆开放曾是一道横亘在世界面前的结构性难题。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破解了这一难题。西部陆海新通道自201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已成为连接中国西部与东盟的黄金走廊,2025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的“基本建成”目标年。为聚焦通道建设对区域经济、产业联动、民生改善、国际合作的推动作用,立体呈现西部省份“通江达海”新优势,渝贵桂三地党刊开展跨区域联合采访,推出《跨越山海的开放引擎——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南行》行进式主题报道。
7月9日至11日,联合采访组走进贵州,深入贵阳综合保税区、贵阳国际陆港、贵州大数据集团、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处、贵州磷化集团等进行采访报道。
7月9日,记者一行走进贵阳国际陆港,站在高处俯瞰,贵阳国际陆港910亩场地尽收眼底,各色集装箱像小山一样堆放,橙黄的大吊车忙碌地穿梭在小山与列车之间。
16.84万吨!贵阳国际陆港数据显示,自2021年4月30日通车运营以来,截至今年6月,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货物累计16.84万吨,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方向班列120列、2990车、5980标箱。
数据之变折射出贵阳国际陆港基础设施的跨越式提升。作为重要见证者,贵阳国际陆港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戴添华向记者分享了一则喜讯:“不久前,产自清镇市的瓷砖从贵阳国际陆港搭乘中老班列,到达老挝首都万象。”在戴添华看来,“贵州造”瓷砖作为装修建材用于千里之外老挝地产项目建设,这在3年前只是设想。
贵阳国际陆港,原是为了弥补贵阳北部铁路物流基础设施不足而建设的铁路专用线场站,但因地理优势突出,紧邻沪昆、川黔、黔桂、贵广等5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交通便利,贵州便顺势而为,对都拉物流园进行“迭代升级”,使之变身成为如今的贵阳国际陆港。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今天的贵阳国际陆港已成为连接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及粤黔通道的重要枢纽。向北可通过中欧(中亚)班列联接欧亚大陆,向西通过中老班列联接RCEP成员国和东盟,向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通向沿海港口,向东通过黔粤班列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向衔接’的立体开放态势。”说起贵阳国际陆港的变化,戴添华如数家珍。
一条铁路,架起物流快通道。55辆“贵州造”新能源客车乘中老专列,经由磨憨口岸出境直抵老挝万象南车站,实现了首次以整列直发的中老班列,首次以非集装箱模式发运的国际班列,贵州本土生产的新能源客车首次出口老挝“三个首次”,助推贵州外向型经济大踏步前进。
创新通关便利化,企业“家门口”完成“出海”手续。充分发挥紧邻贵阳综合保税区优势,贵阳国际陆港持续完善除船舶装卸作业外的集装箱订舱、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企业可就地完成相关手续,实现进出口货物就地监管,一站式办结所有海关手续。
如今,贵阳国际陆港与广州南沙港实现了黔粤班列铁海联运“一港通”、与新疆阿拉山口实现中欧班列“铁路快通”快速通关,压缩通关时间约50%,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通关”,为贵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的运力保障。
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打造国际营商环境领域发生。为了将开放“前沿”功能引入内陆港,贵阳国际陆港与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盐田港、北部湾港等多个沿海港口建立“组合港”,形成“两港如一港”“陆港如海港”模式,同时引入多家船公司、物流公司、外综服企业等共同开展海铁联运,有效打破了内陆港地理局限,实现了港口服务全方位前移。
“朋友圈”越做越大。贵阳国际陆港联合远海陆港公司开发了直达全球144个国家及地区主要港口的全程供应链“黔链达”产品。全力争取国铁集团支持优化黔粤班列开行线路由黔桂线调整为“沪昆线+京广线小时,提升了通道时效性和稳定性。
数据显示,自贵阳国际陆港开港运营以来至今年5月底,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15万标箱。不仅如此,货物清单上的“主角”也在不断变化,从家电、家具等“老三样”,到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港区内发送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贵州印发了《关于支持贵阳国际陆港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将为贵阳国际陆港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此,戴添华表示,我们也将协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将贵阳国际陆港打造为我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门户”,形成面向东盟、中亚、欧洲的国际贸易中转集拼地和西南重要国际物流枢纽,助力全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贵阳国际陆港,班列一来一回已是常态。每天,随着发送作业的完毕,满载着化肥、铝矾土、电视机、汽车零配件的铁海联运班列缓缓启动,通过沿海各大港口发往世界各地。